当前位置:首页 > 小游戏攻略 > 正文

完全攻略2 完全攻略5

简介清明小长假来啦~雨水相伴的假期去哪里玩耍就成了大问题。。。不如就沿着家门口的这条步道走一圈!这有你意想不到的各种美景~↓↓↓环古...

清明小长假来啦~

雨水相伴的假期去哪里玩耍就成了大问题。。。

不如就沿着家门口的这条步道走一圈!

这有你意想不到的各种美景~

↓↓↓

环古城健身步道

风景秀丽的姑苏环古城河边,一条全长15.5公里,集休闲、健身于一体的步道已经全线开放。市民和游人环城漫步在古城河畔,在悠闲的环境中,浏览苏州2500年历史文化,欣赏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园艺精品,领略东方水城的神韵和风采。

展开全文

11段中每一段都有蕴含历史故事的文化景观,每一段都能给人留下不同的感受。

作为一条环城的通路,春日漫步,再惬意不过:透过树叶间的缝隙,阳光洒在身上,温暖而舒适。进入健身步道,每段都有不同的景色。令人心旷神怡,与沿岸的风光,自然不无关系。

1

东段

以葑门、相门为依托,以市井风情、民国教会教堂、医院、学校以及城墙遗迹为主的旅游格局。

1

葑门横街

葑门横街,长690米。宽5米。临葑门塘而建,前街后河,河街并行,是典型的枕河人家,具有浓郁的水乡风情。其经十全河、官太尉河流入平江河,贯穿了苏州古城。

作为古城内唯一保留完整的百年老街,也是苏州最早的一条农副产品集散街。葑门横街承载了许多老苏州的悠长记忆,其中包括最低成本的生活方式和最从容的生活态度。

通过综合整治工程,充分挖掘古街文化内涵,保护与延续横街街区特色,展现其市井文化,保留其唯一性,使横街环境从街面到立面,从街边到周边,从街巷到河道全面得到提升,古老的葑门横街在散发浓厚市井风情古韵的同时,尽显整洁、舒适、富有情韵的宜居新容颜。

2

葑门塘

葑门塘仅靠葑门横街,开始疏通于宋元时期,是古城流向东部经过吴淞江出海的重要水陆枢纽。葑门塘始于横街,流经石炮头、夏家桥、葑宏大队、团结大队、金库大队到达黄石桥,这一段大约有18里路,最后跨黄石桥进入金鸡湖至斜塘。

3

天赐庄近代建筑群

十梓街苏州大学到望星桥这一段路,以前叫做天赐庄,古名姜家弄。传说宋高宗赵构将姜家弄周边田地赐给抗金名将韩世忠,由于天子所赐,就有了天赐庄之名。元末明初称东庄,园内奇卉异木,崇岗清池,为一庄园式园林。典雅大气的东吴大学将中西建筑文化浓缩于此,博习医院、圣约翰堂、景海女师登西式建筑更是还原出一个复合式的民国建筑群落。

4

东吴大学旧址

东吴大学建筑群以林堂、孙堂、葛堂、维格堂、子实堂为主。林堂建于1901年,为纪念该校奠基者之一林乐知而命名。北立面底层外有露天走廊,两侧有罗马式古典石柱六根,建筑上层的钟塔位于校区的中轴线上,顶部置有报时大钟,所以林堂又被称为钟楼,1903年林堂落成时,校长孙文乐自豪地认为它是当时中国最漂亮的大学建筑。

孙堂位于林堂西南侧,建筑平面呈长方形,红色砖墙,绿荫满布,1912年建成,为纪念首任美籍校长孙乐文而命名,建造费用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林奇堡考特街区教堂的捐款,建筑风格细腻,是近代西式风格建筑中难得精品。

2013年,东吴大学旧址入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。东吴大学的民国建筑群落演绎着老东吴的历史。

5

博习医院旧址

博习医院是苏州最早的一家西式医院,也是如今苏大附一院的前身。建造该楼所用的金砖,印章基本上有两种,一种是“光绪十五年成造细料二尺二寸见方金砖”,上有“监造官江南苏州知府魁元”。一种是“宣统三年成造细料二尺二寸见方金砖”,“监造官苏州府照磨杨锡尘”。此外,砖外还有“徐子卿窑”、“王保泰窑”、“王通和窑”等字样。

6

圣约翰堂

圣约翰堂是苏州最早的基督教堂,1881年潘慎文在天赐庄折桂桥弄口购地建“首堂”,这是圣约翰堂的前身。1915年随着信徒的增加,拆除首堂重建,可以容纳八百多信徒做礼拜的“苏州东监理会教堂”建成,后纪念卫理公会的创始人约翰.卫斯理,更名为圣约翰教堂,是当时苏州的十大建筑之一。

7

文星阁

文星阁俗称钟楼、方塔,位于苏州大学校园内。万历十七年(1589)至二十五年于县学东南之东禅寺中阁故址建文星阁,附属于县学,与县学西南之双塔左右对峙。阁高四层。上覆四角攒尖顶,翼角起翘,葫芦结顶。通高约28米。阁身平面呈正方形,层间无腰檐平座。文星阁是一座形制独特的古建筑,而且石台基和底层砖砌阁体尚属明代遗物。

8

相门

相门,原名匠门,位于城东。因曾是各种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名。据传吴王阖闾曾命铸剑,故又名干将门。后称“相门”是音的转变。门在宋初被填塞。民国23年-25年重辟,解放后拆除。解放后至1980年陆续从相门遗址出土了春秋编钟,解构了汉代水城门遗址并出土石臼一对,现存苏州博物馆。丰富了苏州春秋时期的考古资料,为古城提供了实物佐证。新建的相门城墙南起相门桥堍,北至耦园,仿清形制,总长650米。

9

东园

在娄门南,与耦园为邻,是解放后苏州建设的第一座综合性公园,东部以古城墙残留的土丘为主,绵延数百米的丘上树木葱郁,具山林气势。西侧河面,南阔北狭,曲折萦回。涵碧楼倒影其间与三孔桥倒影构成了一副优美的水墨画。三孔桥东端另有一池,名“观鱼区”。池上建有亭榭曲桥,池中养有众多观赏鱼,游人既可凭栏戏鱼,又可垂钓。

10

耦园

耦园位于城东小新桥巷,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

耦园三面临河,一面沿街,宅园总面积8000平方米。该园布局独树一帜,宅居中,园分东西,园宅之间以重楼贯通。住宅共四进厅堂。前后门均有河埠。

11

娄门

娄门位于城东北。 《吴地记》载:"娄门,本号疁门,东南,秦时有古疁县,至汉王莽改为娄县。 "门遂改称娄门。清初重建门楼后题以“江海扬华”额。城门分外、中、内三重,内城筑有城楼,三重城门之间有空地和闸门装置,十分坚固,水门三到也有闸门装置。

2

北段

以望齐楼、外安齐王庙为依托,田园风光为主的旅游格局。

1

望齐门

齐门位于城北,因门朝向当时的齐国,故名。相传阖闾十年(公元前505),吴破齐,齐女以质,配与吴世子波。齐女思乡,日夜号泣成病,阖闾乃造此门,名“望齐门”,令齐女往游其上,后称齐门。又传,当时吴强齐弱,年老的齐景公慑于吴王声威,将女配与吴太子波。太子波早亡,齐女思乡,吴王在齐门上造九层飞阁,让齐女登阁望乡,故又名望齐门。据考,齐门有城郭,旧称城垛子,城郭之间还有方角城墙。齐门有三道城门。内城门西侧有水城门,门上建有两层城楼,俗称鼓楼。内有内城河,外有外城河,城郭之间相距二三十米。

2

东汇路外安齐门王庙

在齐门外东汇路,元末张士诚的齐门守将安万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破城时不屈,战死于城下。明洪熙年乡人尊其为神,立安齐王庙于此。现为佛教场所,庙内戏台被移建至山塘街。

3

西段

以阊门、胥门为依托,形成环古城河西段盛世繁华游的旅游格局。

1

阊门

春秋时期伍子胥建城,西北之门辟为首门,因天庭中有阊阖之门,故取名阊门,意为此门将直达天庭。当年孔子登泰山,遥望东吴阊门,叹道:“吴门城头有白马如练”,意思是看到阊门城头云彩似彩绸在飘舞,对苏州阊门充满了神往。

完全攻略2 完全攻略5

阊门的意义已不仅限于城门,更多是苏州的象征,苏州文化的符号。旧时,苏州少高大建筑,于是登临气势雄伟的阊门城楼,极目远眺,便可望见远处的姑苏山等。

2

吊桥

吊桥位于阊胥路东端,跨外城河,是沟通城内外交通的桥梁之一。宋《平江图》 名虹桥,俗称吊桥。如今,经重新改建后的吊桥成为一座廊桥,横跨于外城河上。从古至今,吊桥不仅是舟楫与行人往来的通途,更缀连起盛世阊门千年的繁华!

3

聚龙桥

完全攻略2 完全攻略5

在阊门水城西侧。旧有聚龙桥及石板桥梁,文革中拆除建水闸,今欲修复。因阊门城外有五条河流(往平门、山塘、枫桥、胥门、城内下塘街),号称五龙在此聚会,故名聚龙桥。

4

万人码头

古代苏州就有“三关六码头”之说,“六码头”民谚所指是当时比较重要的六个码头:南码头、北码头、太子码头、万人码头、丹阳码头和盛泽码头。当时六码头均设在阊门附近,可见阊门的繁华程度。

万人码头原名“犯人码头”,南起南新桥堍,北至鲇鱼墩。在清代,专门押解犯人之用,后来押解犯人由水路改为陆路,码头上不再有犯人往来。为讨口彩,居民们就将码头改称为“万人码头”。

5

渡僧桥

三国孙吴时始建。相传当年该处无桥,仅有渡船载送过往商客。一日有僧呼渡,船工不应,僧一怒之下折杨柳枝浮水而过,众皆惊异,愿借神力成桥,遂募建成此桥,故名渡僧桥。宋咸淳年重建,明清又重修重建。

6

金门

金门原本不属于“八门”之列,1927年为沟通阊门与观前街的交通拓宽景德路,1929年开始兴建金门,城门系罗马式,设三门。建成通行于1931年初,东西向,由一大二小三座拱门并列而成,上端雉垛仿欧洲古城堡建筑风格,系罗马纳斯克式,城墙高10.2米。

7

春秋要离墓、东汉梁鸿墓遗址

春秋吴国庆忌乃吴王僚之子,高大勇武。伍子胥为助阖闾登上王位,谋划专诸用鱼肠剑刺杀王僚,时庆忌领兵在外,为防止庆忌回来报复,伍子胥密谋请壮士要离假意投靠庆忌,又将庆忌刺杀。要离行刺后也自杀,葬于金门与阊门之间的梵门桥弄西侧城下。

梁鸿乃东汉名士,因避皇室迫害,逃到苏州,在皋伯通家(今皋桥)以舂米为生。梁鸿与妻孟光相敬如宾,成语“举案齐眉”就在此出典。梁鸿去世后,亦葬此附近。

8

夏驾湖遗址

夏驾湖遗址在干将桥北,学士街南端的护城河附近。春秋时该处与城外湖泊相连,名夏驾湖,吴王常在泛舟。

9

胥门

胥门作东西向,为春秋吴国建造都城时所辟古门之一,以遥对姑胥山(即姑苏山)得名。因伍子胥宅在附近,又相传当年被吴王夫差杀害后悬头于此门,故称胥门。现存城门为元至正十一年(1351)重建,明清重修。苏州古城门皆水路并列,惟胥门为防太湖洪水入城,宋元以后久无水门。陆门原有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增建的瓮城,已于民国时拆去。胥门与盘门同为苏州幸存的古门城。2004年进行全面复原大修,修复古城门、城墙、马道和瓮城遗址。

10

接官厅(百花洲公园)

接官厅,顾名思义,是接待官员的地方。原位于胥门外,傍外城河。北起胥门外大街,南至造船浜,为西城墙与外城河之间的南段。自宋代开始,历经元、明、清各朝,此处皆为送官宪的场所,亦是传递官方文书的“姑苏水马驿”。

环古城河工程,在这里进行环境整治,建成百花洲公园,辟伍子胥广场,立伍子胥塑像、功绩柱,复建百姓为纪念清朝苏州巡抚而建的“民不能忘牌坊”,栽花种树,美化环境,成为市民休闲游览之处。在原接官厅处建有一室,名“接官厅”,以作纪念。

11

皇亭碑

皇亭街,因古有万寿亭(俗称皇亭),遂街以亭名,解放以后,皇亭三巨碑湮没在味精厂后面的居民院落里,但亭已不复存在,亦无痕迹,99年皇亭街低洼地改造,三巨碑从南往北移至泰让桥堍,至此,皇亭三碑又重见天日。

12

鸿生火柴厂旧址

1920年3月,刘鸿生与同乡人篑敏伯,在胥门外(即现苏州火柴厂厂址),面积为21亩半,紧靠胥门运河,水路交通甚为便利。当时刘以银洋12万元的资金总额,于1920年1月1日签订设立“华商鸿生火柴无限公司”的第一张合同,公司生产的“宝塔牌”火柴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。鸿生火柴厂的辉煌,历史应当铭记,如今,只剩下一幢房子的鸿生火柴厂静静地伫立在运河畔,凝视着往来的船只和流淌的岁月。

4

南段

以盘门、古蛇门遗址为依托,形成环古城河南段以近现代民族工业以及考古遗迹的旅游格局。

1

盘门

盘门位于城西南隅,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盘门有三景:城墙、吴门桥、瑞光塔,据载,苏州城最初是周敬王六年(前514年)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春秋吴国都城,盘门为吴都八门之一,古称蟠门。现存的盘门与南宋《平江图》碑所绘,方位相符,总体布局和建筑结构基本保持元末明初旧观,水路两门南北交错并列,总平面呈曲尺形,朝向东偏南10度,是苏州现今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水路城门。

2

吉水桥、兴隆桥、裕棠桥

吉水桥在盘门城河南侧,又名急水桥,系清末所建石拱桥。苏州城河水流经此地,经盘溪而出,水流湍急,故称急水桥,后改为吉水桥。

兴隆桥在吴门桥东,跨大龙江,宋代时改称堰桥,为木构,清道光年间重建。旧时为城南交通要道,现为环古城河上最为古朴的小型石拱桥。

裕棠桥在兴隆桥南,始建于清光绪年间,原名为甘棠桥,本是木构平桥,1929年损坏,由苏伦纺织厂总经理严裕棠出资重建,故名裕棠桥。与兴隆桥和新裕棠桥一起组成了清代、民国、现代三座桥粱并存的景观。

3

苏伦纺织厂旧址

苏伦纺织厂创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(1895),时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张之洞,为“振兴商务,自保利权”,力主以“巨款大举”,创办新式纱厂、丝厂。当时的苏伦纱厂为中国纱业之先进,新工业之前导,并在中国近代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
4

南门轮船码头

南门轮船码头位于人民桥北堍,于1970年施工,新建候船室、仓库等4524平方米,客运建筑面积共1792平方米。客运码头岸线150米左右,站台2000平方米。此处航道宽阔水位深,船队调头停靠、编队、旅客上下均十分安全。码头停泊轮驳常有40艘左右,日旅客出口量仅杭州夜班就有2000余人,节假日多达3000人左右。随着陆路交通的高速发展,水上交通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,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类型的水上观光。

5

娘娘坟

1964年6月底,苏州市盘溪小学准备利用暑假扩建校舍,发现一个高近4米、直径10余米的土墩,考古人员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后表明:该处是张士诚母曹太妃墓。这座古墓堪称重重保护,非常坚固。娘娘墓出土的成套银具及镏金饰品,代表了元末苏州手工艺高度发展时代,为研究当时社会、经济提供了实物佐证。

6

孙坚、孙策墓

苏州青旸场,过去是块荒地,而且几乎是半坟半荒。它地处苏州城墙外,又隔了一条环城河,位于今苏州第一丝厂东面。青旸地,现在只留下一个历史地名了,当时的地方名流李根源、吴荫培等乡绅,就出面成立了一个保护文物的民间组织“吴中保墓会”。为保护孙氏墓葬,保墓会会长吴荫培还亲自题刻了一块“汉破虏将军孙坚吴夫人子讨逆将军孙策之墓”的花岗石墓碑,竖放在一丝厂附近那个偌大的高土墩前,土墩东西宽五十米,南北长达六十米。苏州人俗称“孙王坟”。十九世纪末,青旸地辟为日租界后,日本人在此开设理事馆、瑞丰丝厂。近年来对孙坚、孙策墓进行了考古发掘,出土若干青瓷罐、画像石门楣等文物。

7

古蛇门遗址

在觅渡桥对岸的桂花公园内。此地为苏城东南角城墙,古时曾作赤门,后有专家考证此地应为蛇门遗址。环古城风貌工程中在此恢复一段城墙并曾建角楼,与觅渡桥遥相呼应,成为一组景观。拟在古蛇门遗址立一碑。

8

觅渡桥

又称灭渡桥,位于城东南隅葑门外,跨京杭运河,2002年被列为江苏文物保护单位。该处为水陆要津,原设有渡船,因旅客不能忍受舟人把持敲诈,由僧人发起集资募建桥梁,取名“灭渡”,“志平横暴也”。今讹称觅渡桥。建桥始于元大德二年(1298)十月,至四年三月竣工,历时一年有余。明代正统间苏州知府况钟重修。清同治间再修,1985年又修,并恢复石栏。桥身用武康石、青石、花岗石混砌,显示了多次重修大修大的历史痕迹。长系石端部刻有兽面纹浮雕,估计为始建时遗物。桥为薄型单孔拱式,东西走向,通长81.3米,净跨19.3米,失高8.5米。原两坡各设53步石级。该桥采用增大跨度而不作多孔设计,以适应水流湍急、过往船只体量大、往返频繁的需要;在拱顶与面石间不加填层,并尽量增加桥身坡长,使大桥平缓易行,高而不竣,稳定大方,堪称江南古桥梁中的成功作品。

9

苏州关税务司署旧址

苏州关税务司署在葑门外成立,俗称洋关。根据马关条约,苏州辟为通商口岸,遂有海关之设。苏州关税务司署于清光绪二十二年(1896)八月成立,管辖范围为嘉兴以北,丹阳以南,昆山以西。设税务司总领其事,分内外两班办理报关、纳税及查禁走私业务。首任税务司为英国人孟国美。

15.5公里,穿过长廊,跨过园林,越过水面,走过小巷,跑过花廊,还能感受历史人文……这样一个兼具高颜值和高内涵的健身步道,只在姑苏,简直不能再zan!

手握攻略秘籍,走起!

来源:寒山闻钟

发表评论

最新文章